返回首页

怎样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134 2023-12-27 18:57 admin

一、怎样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回答如下:1. 加强法律保护:通过立法和执法,确保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维护,并惩罚那些破坏文化遗产的行为。

2. 增加资金投入:增加政府和私人投资,以确保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维护。

3. 提高公众意识:教育公众对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保护意识,鼓励他们保护文化遗产。

4. 采取保护措施:采取适当的措施,如限制游客数量、限制车辆通行、限制开发和建筑等,以保护文化遗产。

5. 国际合作: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共同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包括技术交流、文化交流等。

6. 制定保护计划:制定详细的保护计划,包括修复、维护和管理等,以确保文化遗产的长期保护和维护。

二、如何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1.

延续历史,传承文化,切实保护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应在遗产地风貌区保护、文物修缮等方面注意防止过度开发、“修旧如新”等倾向。

2.

明确管理主体,加快遗产保护立法 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是目前做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法律依据,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好...

3.

合理开发,适度利用 强调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性、社会公益性和传世性,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共识...

三、保护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宣言

1、继承文化遗产,和谐当今社会,泽披华夏万世。

  2、承前启后保护文化遗产,继往开来放飞和谐梦想。

  3、文化遗产五千年的珍藏,薪火相传每代人的责任。

  4、同撑文化遗产保护伞,共筑精神家园防火墙。

  5、让民众亲近文化遗产,共构建和谐民间文化。

四、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世界文化遗产,让人感到了生命的有限和情感的无限,站在遗址和遗物旁边,我们可以意识到,无论人类的文明和精神强大到什么程度,自然和时间的力量是始终不可抗抗拒的,与永恒的时间和大自然相比,人类不过是沧海一粟,渺小至极,所以我们看着那些遗址会感到失落或者惆怅,甚至是自省,也会对生命进行发问。

世界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文明,精神价值,想象力,还有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56个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世界文化遗产可以增进民族团结,促进人类共同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十分珍贵的,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也是历史的见证者。保护好世界文化遗产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的经济意义重大。

五、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17届会议在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Convention Concern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公约主要规定了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定义,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国家保护和国际保护措施等条款。公约规定了各缔约国可自行确定本国领土内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并向世界遗产委员会递交其遗产清单,由世界遗产大会审核和批准。凡是被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地点,都由其所在国家依法严格予以保护。

《公约》的管理机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委员会,该委员会于1976年成立,同时建立《世界遗产名录》。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地方,将成为世界的名胜,可受到世界遗产基金提供的援助,还可由有关单位招徕和组织国际游客进行游览活动。

公约规定文化遗产为“从历史、艺术和科学观点来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份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例如中国的故宫;“从历史、艺术和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环境风景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及考古地址等” ,例如中国的长城、秦始皇陵。文化遗产保护区包括:历史建筑、历史名城、重要考古遗址和有永久纪念价值的巨型雕塑及绘画作品。

公约规定自然遗产为:“从审美和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由物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为受威胁的动物和植物生境区”;“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自然景观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例如中国的三江并流、九寨沟、武陵源。自然遗产保护区包括:国家公园和其他早已指定的物种保护区。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是指自然和文化价值相结合的遗产,例如中国的泰山、黄山。

关于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国家保护和国际保护,公约规定,缔约国均承认,“本国领土内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确定、保护、保存、展出和遗传后代,主要是有关国家的责任。该国将为此竭尽全力,最大限度地利用本国资源,必要时利用所能获得的国际援助和合作,特别是财政、艺术、科学及技术方面的援助和合作。”公约还明确规定,缔约国在充分尊重“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所在国的主权,并不使国家立法规定的财产权受到损害的同时,承认这类遗产是世界遗产的一部分,因此,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合作予以保护”。

关于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所有权等,公约明确规定,缔约国在充分尊重“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所在国的主权,并不使国家立法规定的财产权受到损害的同时,承认这类遗产是世界遗产的一部分,因此,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合作予以保护”。各缔约国不得故意采取任何可能直接或间接损害本公约领土内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措施。

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条件有四个:一、具有突出普遍价值,二、有充足的法律依据,三、历史比较久远,四、现状保护较好。

濒危世界遗产名录: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规定,世界遗产委员会设立濒危世界遗产名录。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首先要具备世界遗产的资格,同时面临被毁坏的危险。这些危险包括:蜕变加剧、大规模公共或私人工程的威胁、城市或旅游业迅速发展带来的破坏、未知原因造成的重大变化、随意摈弃、武装冲突的爆发或威胁、火灾、地震、山崩、火山爆发、水位变动、洪水、海啸等。在紧急情况下,世界遗产委员会可以在任何时候把面临上述危险的遗产列入濒危遗产名录。有濒危遗产的国家、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或世界遗产委员会世界遗产中心可以提出濒危遗产的援助申请。截至2008年7月,世界有30处“濒危”世界遗产。

2004年7月7日,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通过“苏州决定”,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缔约国原先每年只能申报一项世界遗产的“凯恩斯决定”修改为:从2006年起,一个缔约国每年可至多申报两项世界遗产,其中至少有一项是自然遗产。自2006年起,世界遗产委员会每年受理的世界遗产申报数将增加到45个,包括往届会议推迟审议的项目、扩展项目、跨国联合申报项目和紧急申报项目。决定指出,这一修订仍然是一个“试验性和过渡性”的措施。>>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是目前加入缔约国最多的国际公约之一。自1975年公约正式生效后,在全球范围内,迄今共有180个国家和地区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成为缔约成员。中国于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截至2008年7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地已达878处。其中,中国已有37处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六、我们应该怎样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1、落实责任。要建立文化遗产保护定期通报制度、专家咨询制度以及公众和舆论监督机制,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要充分发挥有关学术机构、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各方面的作用,共同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2、加强宣传,组织发动更多人参与到世界文化遗产抢救挖掘工作中来。强化群众基础,深化认识。

3、把保护与开发相结合,为保护注入源源不动的动力支持。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努力探索创新保护的新方式、新路径。

4、加强文化传承。对于自然遗产和注重外貌保护,严格落实相关保护条例。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加在扶持,增强在现代的生命力和活力。

七、怎样保护北京的世界文化遗产?

1. 明确标识 - 准确定义,并明确标注,标识相关遗产。

2. 定期巡检 - 准备定期核验方案,并实施。3. 明确责任 - 明确各级执行人负责人责任。4. 预案准备 - 提前准备各种风险预案,与应对流程。5. 遗产名录公开 - 公开名录和可公开信息,发挥社会共管和监督能力。

八、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

1、延续历史,传承文化,切实保护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和价值,主要体现为独特的创造性和对特定历史时期文化的典型表现性。因此,保持真实性和整体性是两个基本要素。应在遗产地风貌区保护、文物修缮等方面注意坚持这两条原则,防止过度开发、“修旧如新”等倾向。

2、明确管理主体,加快遗产保护立法

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是目前做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法律依据,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好。北京市已公布《长城保护管理办法》,使长城保护在法制建设上大大前进一步。其他遗产地的专项立法亦应加快步伐,使遗产保护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3、合理开发,适度利用。强调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性、社会公益性和传世性,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共识

强调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性、社会公益性和传世性,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共识。在这方面,应尽快“与世界接轨”,坚决扭转将世界遗产的性质界定成“旅游资源”的错误倾向,更不能将遗产保护地变成经济开发区。应限定每天的参观人数,更新“单纯追求门票收入”等陈旧管理理念。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区县应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放宽眼界,大胆决策,逐步通过体制和机制改革,改变公益性管理单位差额补贴的经济运行方式,保护经费由政府全额拨款,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保护与眼前利用间的矛盾。

4、保护技术有待提高

目前国家遗产地的高层管理人才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保护技术相对落后,亟待提高。应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重视引进先进保护技术和手段,鼓励遗产地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科技创新,探索适应目前实际情况的新技术、新方法。

5、加强研究,扩大宣传教育,世界遗产保护是群众性事业,应扩大宣传,积极发动和吸引更多的人共同参与

世界遗产保护是群众性事业,应扩大宣传,积极发动和吸引更多的人共同参与。应重视和发挥志愿者及民间社会组织在遗产保护工作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发挥首都优势,整合中央和地方科研力量,开展对各遗产地乃至整个世界遗产保护事业的研究,组织编纂出版一批有较高理论价值的专著;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提高保护、珍爱祖国文化遗产的自觉意识。

6、作好后备项目的申遗准备工作

在防止“重申轻保”偏向的同时,要作好新项目申遗的准备工作,“以申促保,以保备申”,使申遗的准备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有序。

九、保护山西世界文化遗产的措施?

(一)加大依法保护管理力度和保护规划实施力度。

督促遗产地政府尽快制定《五台山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修订《平遥古城保护条例》,进一步明确保护管理的工作制度、标准、目标以及相关法律责任等。以“遗产保护”为核心,按照世界遗产委员会的有关要求抓紧编制《五台山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规划》,确保世界文化遗产的管理有规可循,有规必循。

(二)强化监管机制,进一步完善动态监测体

系。

在加强日常监测的基础上,加快建立和完善定期监测、反应性监测的有效机制,对重大干预活动及时组织监测和文化遗产影响评估,建立规范、详实的监测档案记录。尽快编制完成《五台山遗产监测设计方案》、《平遥古城遗产监测设计方案》,《佛光寺遗产监测设计方案》,按程序报批后,实施我省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工程。

在实施监测的过程中:一是强化世界遗产的本体监测、环境监测、旅游监测、安全监测和自然灾害监测等,提高防灾应急能力。二是采用先进技术手段,利用高新科技成果,提高监测技术含量,确保遗产安全。三是将世界遗产监测工作置于全社会监督之下,定期向社会公布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结果,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

(三)加强能力建设,提高世界文化遗产管理水平。

定期开展监测巡视,协调组织重大遗产保护项目,切实承担起业务指导和把关的重要职责。责成各遗产地管理机构应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规范岗位设置,明确岗位职责。制定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人才培训计划,分期分批进行专业培训和系统轮训,培养造就一批理论素养、实践能力俱佳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提高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四)继续实施文物保护工程,全面排除文物本体的重大险情。

按照轻重缓急、分步实施、依序推进的原则,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重点推进平遥城墙保护修缮工程、平遥镇国寺双林寺泥塑修复保护、云冈石窟岩体加固及窟檐建设保护、五台山重点寺庙抢险维修及佛光寺东大殿保护、寺外墓塔和21孔窑洞等重点保护工程,结合保护状况及监测情况,优先实施“危、难、险、急”的抢救性保护项目,全面排除文物本体的重大险情。以遗产保护为核心,开展五台山、平遥古城环境整治和保护设施建设工程,有效改善世界文化遗产的保存环境及景观风貌,维护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五)注重学术研究,推动文物科研与科技保护水平提高。

实施保护工程是为了延续或尽量延长文物寿命,而真正延长文物寿命的应当是我们的学术研究。因此,“十三五”期间根据遗产地的特点,组织科研院所和相关科研机构积极开展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争取“十三五”期间有一批科研成果问世,从而充实和完善遗产的展示内容。

(六)合理利用文物资源,提升我省世界文化遗产地展示、教育和服务质量。

文物资源是山西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重要支撑。围绕突出普遍价值阐释这一核心,进一步丰富展示内容和手段,促进平遥古城、云冈石窟、五台山三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服务以及文化内涵的整体提升,将其打造成具有国际品牌效应的文化旅游旗舰方阵,发挥出强大的旗帜作用。

十、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有哪些?

1、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

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

3、坚持保护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坚持依法和科学保护,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