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最新消息绿地要倒闭了是真的吗(2022绿地集团会破产吗)

来源:www.dianxin.cn   时间:2022-11-12 14:28   点击:1552  编辑:admin 手机版

      假的,绿地没有倒闭,只是房地产行业最近两年不太紧气而己!

      2022年1月28日晚,绿地控股发布2021年业绩快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5349亿元,同比增长17%;总资产达到12979亿元,每股净资产7.15元,同比增长8%;利润总额208亿元,净利润76亿元,基本每股收益0.6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9%。

      业绩快报显示,公司业务结构持续优化,抗风险能力和经营韧性不断加强。降负债连续提前达标,资产质量稳步提升。公司有息负债余额持续大幅下降,带动总资产稳步回落、每股净资产持续提升,夯实中长期高质量发展基础。主动应对外部挑战,外部冲击影响可控。

      具体来看,截至2021年底,绿地控股有息负债余额降至2360亿元,再创实施降负债计划以来新低。全年压降有息负债858亿元,自“三条红线”监管政策出台以来已累计压降有息负债1522亿元。总负债中有息负债占比创新低,总负债中的最大部分为合同负债及预收款项(主要为房地产业预销售金额,代表未来业绩确定性),较年初增加512亿元,占比进一步提升至42%,有息负债占总负债比例则再创新低,仅约21%。有息负债产业结构优化,房地产业有息负债余额降至1660亿元,占比约7成,其余来自受国家稳增长等政策鼓励支持的基建等产业的负债金额占比约3成。有息负债结构优势显著,债券低于18%,信托等非标融资不足3%。突出的降负债、去杠杆表现,为绿地全面完成企业“三步走”降负债计划打下了扎实基础。

      绿地控股董事长、总裁张玉良表示,2021年绿地上下凝心聚力,充分发挥深厚积淀、产业协同的综合优势和国有体制、市场机制的不竭动力,实现了“三稳一降一优”的成绩,即发展稳、预期稳、人心稳、负债降、结构优。展望2022年,张玉良指出,新的一年是绿地集团成立30周年,绿地将紧抓时代机遇,坚定不移推动转型升级,坚定不移向着更高发展质量和更好发展水平迈进,努力实现“再出发、焕新生、开新局”。

      66岁的张玉良,再一次超期服役。

      2月16日晚间,绿地控股公告称,选举公司第十届董事会成员。选举张玉良先生为公司第十届董事会董事长,任期与本届董事会一致,同时聘任张玉良先生担任公司总裁。

      公开资料显示,张玉良1956年12月出生,本科学历,高级经济师,曾任上海市嘉定区江桥镇党委委员、副书记,上海市农委机关主任科员,上海市农委住宅办副主任等职务。

      早在2018年11月,绿地控股第九届董事会第一次选举后,张玉良的超期服役就曾一度引起热议。

      按规定,国企领导年满60周岁,要办理退休手续。业绩突出者可延长任期,但最迟不超过63周岁。当年张玉良已经62岁,连任也破除上述退休的年龄限制。

      彼时,绿地方面表示,绿地是混合所有制企业,不是传统国企,经营班子不是简单政府任命,而是按照公司法,董事会推荐董事长,完全是市场化的行为。

      此后,张玉良在媒体发布会上曾表示,“国有股东有着重要分量,国有股东信任你,如果你身体好、有能力、有条件,人家愿意让你干,你也愿意干,这是双向的选择。”

      “连任很好,可以继续为国家做贡献。另一方面,当董事长很辛苦,如果退休就可以享受人生了。”张玉良称。

三十年的领头人

      1992年,张玉良创办上海绿地总公司(即绿地集团前身),并先后担任上海绿地总公司总经理,绿地集团董事长、总裁、党委书记等职务。

      官网显示,历经近30年的发展,绿地集团目前已经成为一家以房地产、基建为主,金融、消费、科创等产业协同发展的综合性经营企业。

      早在2013年,绿地就传出有意借壳上市登陆A股资本市场。随后在2014年4月,整体上市重组方案获通过。

      2015年8月,绿地控股正式借壳上市,上市首日市值高达3054亿元,超越了市值1644亿元的万科,成为了当时A股市值最高的房地产企业。、

      同时,经绿地控股董事会选举,张玉良成为第八届董事会董事长。彼时有媒体测算,绿地上市后的张玉良身价已超过57亿元。

      上市即顶峰的绿地控股,股价随后接连走低。截至2022年2月16日收盘,股价报4.48元/股,总市值仅为572亿元。

      截至2021年三季度,绿地集团股东包括上海格林兰投资、上海地产集团、上海城投集团。持股比例分别为29.13%、25.82%及20.55%。

      其中上海格林兰投资实际控制人为张玉良,而上海地产集团、上海城投集团则均为上海国资背景。

多元化负累

      在登陆A股的同时,张玉良曾明确提出,在做强地产主业的基础上,加快“大基建”“大金融”“大消费”三个重点领域发展。

      此后绿地先后在基建、金融、消费等方面投资布局。

      “正是开启多元化的几年,绿地也错失了在地产赛道继续领跑的机会,近几年,地产业务占比更是逐年下降。”有业内人士对《凤凰WEEKLY地产》表示。

      《凤凰WEEKLY地产》翻阅绿地近年来年度报告发现,在收入分类下,罗列了多种业务的收入。

      以2016年年报为例,主营业务包括了11个行业,涉及地产、建筑、商品销售、汽车、绿化、物业、酒店、金融等行业分类。收入金额方面,地产业务收入约1450亿元,建筑业务收入为76.59亿元,此外其他各类业务收入均未超过20亿元,当年总收入2450亿元。

      2017年,业务收入种类缩减至7个,除地产和基建外,依然涵盖商品销售、能源、汽车、酒店、金融等行业业务等收入,其收入占比依旧不是很高。

      克而瑞数据显示,2015年度,绿地集团以2015.1亿元的销售规模,位于销售榜单的第三位。彼时,万科地产以2627亿元的销售额领跑众房企,恒大地产以2050亿元的微弱优势领先绿地。

      2017年,刚刚迈过3000亿规模销售大关的绿地,内部喊出2018年房地产销售目标要突破4000亿元。

      但直至2021年,绿地控股也没能实现这一目标。

      此前的2020年、2019年,绿地的销售规模分别为3853亿元、3880亿元。几年前还与万科、碧桂园、保利、中海齐头并进的头部梯队成员,短短数年,却早已被甩开太多。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分析师关荣雪对《凤凰WEEKLY地产》表示,“绿地近几年因为多元化发展,一定程度上,也分流了地产业务的发展精力,所以很难撑起来销售业绩。”

      “大基建、大金融,大消费,盈利上并不显著,而且挤占资源。”亿翰智库研究总监于小雨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

另一步“错棋”?

      “多元化之外,绿地的另一步错棋,就是商办。”有多位业内人士这样对《凤凰WEEKLY地产》表示。

      2015年,绿地集团大量转型向办公为主的商业地产。

      绿地所到之处,基本都会为当地献上一座绿地中心。凭借超高层,绿地在全国各地攻城略地,迅速打开全国市场。

      从一线城市到三线城市,张玉良曾经豪言称:“把超高层建筑插遍全国。”

      有媒体统计,绿地截至2016年中期,承诺兴建的50座摩天大楼(超过150米)中,将近一半仍处于未建、缓建中。

      2017年年初,张玉良在接受采访时也坦然承认“商办”拖累了地产主业的步伐,并计划收缩商办战线,下调项目比例至36%。

      “绿地所持有的商办类项目,从资金周转角度来说,是偏慢的。”有业内人士表示。

      于小雨称,建设大体量商办项目,施工周期长,盈利不确定性高,且绿地部分项目销售周期长、去化慢,或者是建造成本过高,会导致存货可变现净值下降,存货跌价准备增加,企业净利润随之降低。

      此外,2019年“商改住”政策收紧,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绿地,关荣雪称。

下一个赛道

      2020年1月,市场传出绿地将被10强房企收购等消息。

      张玉良曾表示,没有可能性,绿地控股的二次混改还在推进中,目前尚正常开展,无时间表。

      虽然绿地紧急否认了该传闻,但绿地排名多年来的下滑,也是不争的事实。

      克而瑞2020年房企操盘榜数据显示,绿地控股成为当年TOP10房企中唯一年度操盘金额下降的房企,同比降幅为8.07%。

      2021年,绿地控股实现合约销售金额2902.46亿元,位列房企销售榜单第10位。龙湖则以2900.90亿元的销售规模位列第11位。

      2021年11月,绿地控股公告称,鉴于公司基建产业的收入占比已超过50%,公司所属行业类别已由“房地产业”变更为“土木工程建筑业”。

      此前的业绩快报显示,2021年绿地控股实现营业收入5349亿元,同比增长17.29%。营业利润218.85亿元,归属股东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约49%,约为76.49亿元。

      绿地在业绩快报中还指出,公司正积极降负债,抓去化,以及地产销售资金回笼。

      “去杠杆,降负债压力限制了企业的发展,此外基建收入占比最高,绿地已经不将自己定义为房地产企业,后续可能谈不上规模的高增长了。”于小雨分析。

      对于这样的预期,超期服役的张玉良,能否给外界一个答案,带领绿地,重回顶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