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警示线的设置包括哪几种颜色?

来源:www.dianxin.cn   时间:2022-09-14 20:02   点击:385  编辑:东方学 手机版

一、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警示线的设置包括哪几种颜色?

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警示线的设置包括三种颜色,分别是红、黄、绿。

红色――表示禁止和阻止的意思。

黄色――表示提醒人们注意。

绿色――表示给人们提供允许、安全的信息。

在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临时警示线,划分出不同功能区。

红色警示线设在紧邻事故危害源周边。将危害源与其他的区域分隔开来,限佩戴相应防护用具的专业人员可以进入此区域。

黄色警示线设在危害区域的周边,其内外分别是危害区和洁净区,此区域内的人员要佩戴适当的防护用具,出入此区域的人员必须进行洗消处理。

绿色警示线设在救援区域的周边,将救援人员与公众隔离开来。患者的抢救治疗、指挥机构设在此区内。

二、职业卫生执法检查表 怎么填写 他要求的东西太多了回复我找表格得找死 有没有人全部回复完了呢?

给你几部法律法规去里面找吧。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11]5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94]28号)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2002]352号)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令[2003]37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国务院令[1987]105号)

《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2010]586号)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2012]47号)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国安总监总局令[2012]48号)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国安总监总局令[2012]49号)

《高毒物品目录》(卫法监发[2003]142号)

《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2002]108号)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法监发[2002]63号)

《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国经贸安全[2000]189号)

《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2005]01号)

《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卫法监发[1999]第620号)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职业健康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总安健[20011]132号)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2009]17号)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2801-2008)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 50033-2001)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 87-1985)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2010)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 194-2007)

《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GBZ/T205-2007)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 11651-2008)

《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 18664-2002)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 158-2003)

《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GBZ/T 223-2009)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GBZ/T160-2004)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GBZ/T189-2007)

《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05)

《常用危险化学品贮存通则》(GB15603-1995)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GBZ/T225-2010)

《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GBZ/T203-2007)

《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信息指南》(GBZ\T204-2007)

《护听器的选择指南》(GB/T23466-2009)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

别嫌麻烦。你去执法去,根据你的侧重选择不同的法律吗,找个100多条足够了。

三、职业卫生的防护措施有哪些?

职业卫生防护措施包括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以及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等。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是以预防、消除或者降低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达到保护劳动者健康目的的设施、装置或用品。

一、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

用人单位在劳动过程中应当采取下列职业病防治措施:

1.组织制度管理落实:(1)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2)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3)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2.对职业病危害设备和因素作警示说明:(1)向用人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的,应当提供中文说明书,并在设备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设备性能、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安全操作和维护注意事项、职业病防护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2)向用人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化学品、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材料的,应当提供中文说明书。产品包装应当有醒目的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贮存上述材料的场所应当在规定的部位设置危险物品标识或者放射性警示标识;(3)用人单位在设备及材料放置及使用处设立警示标识。

3.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应当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对劳动者建立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按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

4.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向劳动者公布。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应当至少每一个月对高毒作业场所进行一次职业中毒危害因素检测;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职业中毒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由依法设立的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

5.定期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用人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接受职业卫生培训,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依法组织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6.对未成年工和女工实行特殊保护。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7.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二、职业病防护措施

1.加强设施防护与配备防护用品。用人单位应当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逐步替代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必须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防护用品。

2.公告与告知。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用人单位违反规定的,劳动者有权拒绝从事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用人单位不得因此解除或者终止与劳动者所订立的劳动合同。

三、紧急救治措施

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对放射工作场所和放射性同位素的运输、贮存,用人单位必须配置防护设备和报警装置,保证接触放射线的工作人员佩戴个人剂量计。

禁止职业病危害转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经营、进口和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或者材料。不得将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转移给不具备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用人单位对采用的技术、工艺、材料,应当知悉其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对有职业病危害的技术、工艺、材料隐瞒其危害而采用的,对所造成的职业病危害后果承担责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